金秋送爽,也送来了丰收之喜。日前,全省检察机关2024年度文化品牌征集展示活动获奖名单公布,魏都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推荐的《“三个诸葛亮”》获评2024年度全省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
品牌是基层检察院建设的“窗口”和“名片”。近年来,魏都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融入“豫检品牌”战略,坚持把创品牌作为提升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驱动,推动检察品牌全面深度融入检察业务,创新打造了“三个诸葛亮”新媒体工作室检察文化品牌、“一案十查”党建品牌、“检护桑榆”公益品牌等一系列具有魏都检察辨识度、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以品牌竞相出彩带动整体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个诸葛亮】
创新融合,激活检察宣传“一池春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我们从诸葛亮的故事中汲取精髓,提炼出‘守正创新、普法为民、知人善用’的工作准则,培育‘三个诸葛亮’新媒体工作室检察文化品牌,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打造兼具地域特色和法治内涵的优质宣传产品,讲好新时代检察故事。”魏都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吴洁介绍。
2022年,受理批准逮捕案件264件381人,受理审查起诉807件1076人;2023年,受理批准逮捕案件533件750人,受理审查起诉965件1376人……魏都区人民检察院案件体量大,如何将丰富的案例资源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新媒体作品,把法治的声音传递到百姓心里?是“三个诸葛亮”新媒体工作室成立后第一个解决的问题。
2023年11月,该工作室针对频发的电信诈骗案件,脑洞大开,推出“李大头”系列普法情景剧,剧中主角李大头是一个“爱占小便宜但总吃大亏”的冤大头,每期剧情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由检察干警自编自导自演。全剧节奏轻快、剧情幽默,让观众在欢笑中学到法律知识,提升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一经推出就引起热烈反响。
截至目前,“李大头”系列普法情景剧已完成6期,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官微转发5期,其中《“巧”办贷款,竟成帮信》获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官微、官方微博同时转发,《李大头受骗记之“我是卧底”》荣获检察日报社正义网2024年1月“全国检察新媒体阅读优秀作品奖”。在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新春团拜会上,该工作室将“李大头”从荧幕搬到舞台,由原班人马出演的小品在全市获得强烈反响,使“李大头”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普法IP。
魏都区是许昌市中心城区,也是曹魏文化发源地,享有“三国文化之乡”的美誉,现存三国古迹60余处。那么,“三国+检察”能否碰撞出火花呢?受“三国+文旅”这一成功案例的启发,“三个诸葛亮”工作室运用动画制作技术,将传统三国文化与“四大检察”相结合,精心制作古今元素融合的《漫“话”三国》普法微动漫,寓检察职能于经典名著中,借助动画形象将严肃的法律知识通俗化。
其中,第一期《劫乌巢曹卒购散油侵公益魏检促整治》在第三届全省检察机关“三微”优秀作品征集活动中被评为微动漫类三等奖。第四期《一“麦”相承为苍生》以耕地保护为切入点,创新采用古今对望的形式,在第四届全省检察机关“三微”作品评选中脱颖而出,将代表全省检察机关参加全国检察机关“三微”作品征集展播活动。
除了“李大头”普法情景剧、《漫“话”三国》普法微动漫外,该工作室还创作了《普法有“喵”招》未成年人原创普法漫画,以猫猫形象讲述案例故事,并在“三八”妇女节、知识产权宣传周、“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适时推出漫画长图,运用应用交互技术加入GIF动图、SVG动效等元素,创作出形式新颖、互动性强的普法作品。
今年4月,由于“三个诸葛亮”新媒体工作室的破圈出彩,该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吴洁在全省检察机关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培训班中作经验分享,后凝练形成的工作经验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宣传工作情况》刊发,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段文龙莅临许昌调研时对该检察院新媒体工作给予“走在全省先进行列”的高度评价。
【一案十查】
三个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被告人朱某犯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缓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
“被告人朱某非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之内彻底删除其电子设备中储存的与违法行为相关的微信群及联系人等数据信息,消除危险;”
“被告人朱某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
今年8月,一起由魏都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宣判。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1年,朱某为牟取非法利益,明知他人未经湖南某食品有限公司许可、委托或授权制造带有“张某发”商标标识的包装袋,仍从他人处购买并向李某(另案处理)等人倒卖,李某等人将其用于重新包装临期、过期食品。
此案移送至魏都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该检察院刑检部门在精准打击犯罪的同时,对照“一案十查”工作法综合履职,认为李某等人用朱某提供的包装袋重新包装临期、过期食品,危害食品安全,侵害不特定多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向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移交公益诉讼线索。公告期满后,该检察院依法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作为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在魏都区人民检察院,各业务部门对所办案件都要“一案十查”,即同步审查是否有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线索,是否有司法救助的情形,是否有阻碍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情形等十项情形,打破各部门间的业务壁垒,形成监督线索“移”“审”“办”运输闭环。
在推进“一案十查”工作法过程中,该检察院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三引领”打造“一案十查”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实现更高层次融合发展,以高水平案件管理促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思想引领,实现党性教育与业务培训深度融合。该检察院综合业务部党支部充分利用机关党建活动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等载体,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引导支部党员深刻领会“一案十查”对于能动履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支部书记走上魏检大讲堂,明确“一案十查”的三延伸,即在每一起办案中对检察机关自身办案质效延伸自省,对办案中发现有关部门失责懈怠延伸监督,对案件相关困难当事人延伸服务等,促进检察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作风引领,实现党性修养与队伍建设深度融合。该检察院成立“一案十查”线索办理专班,综合业务部党支部作为线索移送部门全流程台账式管理,定期对台账统计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并通报,形成“中枢”与支部间“双向”移送办理的闭环工作模式。各业务支部专职党员每日提醒承办人对相关案件及时进行“一案十查”,并汇总审查移送情况,确保线索在受理和接收之间快速流转。针对部分员额检察官存在“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等问题,综合业务部党支部组织召开专班联席会,支部党员和检察官直面问题,拿出解决方案,逐步形成综合业务支部的业务指导、业务管控、业务评价和外部监督的管理模式。
责任引领,实现使命担当与能动履职深度融合。该检察院以高质效检察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先后出台《内部移送法律监督线索工作办法》《案件质量评查办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等制度,持续推动业务部门规范业务流程,为高质效办案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建立“自评+互评+定评”的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机制,由支部党员轮流担任“案件讲评”主讲人,提升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质效。
2023年以来,该检察院依托“一案十查”培育精品案例20余件,带动形成“魏”未来、金融尖兵、司法救助大数据典型案例等系列品牌,实现了案件管理和案件办理“双翼齐飞”。今年7月,该检察院《以“三引领”打造“一案十查”管理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实现更高层次融合发展》荣获全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事例第一名。
【检护桑榆】
协同发力,守护最美“夕阳红”
“厨房大变样了,碗筷全部换成新的,饭菜也更加新鲜了……”金秋九月,重阳将至,魏都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再次来到辖区一家养老中心,对食品安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在和老人聊天儿中,得知老人们饮食明显改善,检察官们十分欣慰。
养老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民生民计。2023年10月,魏都区人民检察院接“益心为公”平台志愿者举报,辖区一家养老中心卫生条件差,并且存在食品安全等问题。对此,该检察院高度重视,立即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志愿者举报情况属实,遂于2023年11月立案。
这种情况是个例,还是在养老机构中均不同程度出现呢?为保障老人们吃得安心,该检察院对辖区养老机构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发现另有3家养老中心也存在环境脏乱、食材腐坏等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部分养老机构存在消防设施不完备、消防设施控制室无人值守形同虚设等消防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消防安全问题在养老院中交叉存在,损害了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合力整治刻不容缓。”此案承办检察官说。
2023年11月,该检察院牵头召开听证会,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以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听证,明确各方职责边界、履职标准、后期整改标准问题,避免交叉监管中可能出现的职责不清问题。听证会上,该检察院向3个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宣告送达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有效整改。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由民政部门牵头召开全区养老机构安全生产专题会议,部署开展养老机构食品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对全区28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消防、食品、燃气等安全方面进行拉网式排查,发出整改通知12份、注销取缔1个、对存在问题的12家养老院负责人约谈,整改问题25项。
随后,该检察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就诉前整改成效持续跟进监督,并对养老机构饭菜质量、日间照料等提出合理化意见。经评估,辖区养老机构食品安全及消防安全问题均已得到系统有效整治。
为进一步加强行业治理,强化社会治理效果,该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同向发力、有效联动的方法途径,将养老机构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形成调查报告向区政协进行报告,推动政协委员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对养老机构进行常态化监管的提案,共同打造公益保护与社会治理“一盘棋”的新格局。
养老服务领域不仅存在着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的隐患,还潜伏着侵害财产安全的犯罪风险。对此,该检察院持续跟进,通过送法进养老院、进社区,“面对面”地揭露养老诈骗的套路手段,用“接地气”的方式帮助老年人提高防骗能力,坚决铲除养老违法犯罪滋生土壤,最大限度挤压“行骗空间”,保护老年人的“养老钱”。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以办理此案为契机,我们打造了‘检护桑榆’公益品牌,聚焦老年人权益保护问题,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多元破解老年人权益保障难题,凝聚合力守护最美‘夕阳红’。”该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