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检察官”出庭

来源:河南法制报 作者:审核:宋二歌 文稿:屈 睿 王丽婷 摄影:靳向辉 编辑:庞佳琦  发布时间:2024-04-01 00:00:00 查看次数:564


小检察官”出庭

许昌市魏都区检察院以沉浸式普法护航学子健康成长


“现在宣布‘开庭’……”近日,一场模拟法庭在许昌第十六中学“开庭”。该校学生分别化身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律师、被告人、法警,就一起“学生在校园餐厅排队发生口角引发的故意伤害案”进行“审理”。
“小法官”“小检察官”们表情认真专注,动作严谨规范,按照许昌市魏都区检察院未检干警事先进行的专业指导,严格遵循真实庭审程序,有条不紊地演绎了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法庭宣判的完整庭审过程。旁听的学生在交流与体验中切实感受到了法治的庄严与力量。
这是魏都区检察院联合许昌市第十六中学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沉浸式”的体验,实现了法治教育从单一说教到“牵引式”学习的转变。
学法以明道,守法以立身。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治护航。

“下一步,我院将持续推动法治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同心合力,将法治的种子植根学生心中,不断推进未成年人双向、综合、全面司法保护。”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东芳说。

用法治力量护航少年未来

——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检察院关护未成年人成长纪实


未检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关系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宁、社会和谐稳定。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检察院履职尽责,以法为剑,以爱为光,积极构建惩治、保护、预防、教育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全覆盖体系,承担起以更优综合司法保护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政治、法治和检察责任。2023年以来,该院成立“魏未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积极开展送法、普法、帮教、救助、预防等工作,使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落地见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数字未来  呵护受了伤的你

“多亏检察官为孩子做的心理测评和心理疏导,她现在不仅愿意上学,还主动找我们谈心了!”近日,在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电话回访中,小王妈妈与检察官分享了小王的变化。

年仅12岁的小王是一起校园欺凌案件的受害人。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王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当遭受校园欺凌的事被发现时,小王已经变得沉默寡言,精神状态也不稳定,躲在家里拒绝上学。为帮助小王尽快走出心理阴影,3月27日,该院承办检察官在征得小王及家长同意后,邀请他们来到“魏未来”工作室,该院未检干警和心理咨询师一起,使用“阳光心建”心理测评系统为小王进行了心理测评。

“‘阳光心建’心理测评系统由未成年人心理测评、风险评估、人员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等系统组成。检察官和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该系统找准测评对象的心理症结,进而制订个性化疏导方案。”该院员额检察官宋银丽说。

根据测评结果,结合小王的认知水平、表达方式、性格特点,检察官与心理咨询师为小王一家制订了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心理疏导方案。经过未检干警和心理咨询师的不懈努力,小王以崭新的面貌重返校园。针对父母在小王成长中缺位的情况,检察官又向其送达督促监护令。

法治护航  关爱成长中的你

临近六一儿童节,该院第五检察部负责人张晓燕,再次走进许昌市第十六中学,以“拒绝校园暴力拥抱美好未来”为题,在该校操场上为400余名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干货满满的法治课。

课前,检校双方就开展法治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助力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沟通,第十六中学校长向张晓燕颁发了法治副校长聘任证书。“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事业,需要我们以检察力量助推平安校园建设。”接过聘任证书的张晓燕说。

课上,张晓燕和未检干警们向学校和学生们赠送了检察机关精心制作的《呵护明天》漫画宣传册和未检宣传图册。该院法治宣讲员还准备了符合学生成长阶段和行为特点的法治课件,借助露天电影幕布,结合幻灯片和短视频,围绕什么是校园欺凌、如何应对和预防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引导同学们相互尊重关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果遇到不法侵害,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023年以来,该院共派驻法治副校长26名,在辖区5所学校开展法治宣讲教育,举办法治讲堂10多次,制作了6套法治宣教方案,通过普法知识手册、微视频、微课堂、警示教育宣传片、社区志愿服务、家长+检察官互动平台等,为学生筑起法律堤坝,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精准帮教  引导迷途中的你

如何更好地做好涉罪未成年人的精准帮教,引导他们明白“为什么会犯错、怎样修正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魏都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工作的重中之重。

该院负责全市涉罪未成年人羁押执行监督检察工作,为保护在押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021年,该院在羁押场所挂牌成立了未成年人监督检察工作室,梳理出涉罪未成年人的涉案罪名、诉讼环节、办案单位、心理状态等,实行“一人一卡一档”管理。不定期进入未成年人监区,开展清监查号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到未成年人监号进行谈心谈话,定期组织心理咨询师深入羁押场所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目前,该院已对43名羁押人员进行了谈心谈话。

针对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该院采取“检察官、心理咨询师、家庭和未成年人”“3+1”帮教模式,以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引导为主线,根据每个罪错未成年人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帮教和成长计划,将家庭教育指导与关爱救助并行,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实现精准帮教,助其扶正人生轨迹。

该院目前已对14名附条件不起诉人员进行了监督考察,有8人有效回归社会,7人帮教效果良好。同时,对接受行政处罚的20余名未成年人帮教前置,用检察温情促进涉罪未成年人敬畏法律、迷途知返。

多方联动  救助困境中的你

“张检察官,3万元的司法救助金收到了,这真是我们一家子的及时雨……”接到小华奶奶的电话,张晓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办理一起猥亵儿童案中,张晓燕发现被害人小华及其父母、叔叔均是智力残障人士,家中全靠70多岁的奶奶微薄的打工收入维持生计。针对小华家庭情况,她积极联系控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为小华申请到了3万元的司法救助金,暂时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困难。

为最大限度救助小华一家,该院牵头与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办事处等多方达成共识,为小华办理了智力残疾证,为小华一家人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主动联合民政部门“特事特办”,及时追加小华为困境儿童,为其申请到困境儿童补贴,并联系辖区内合适学校,使小华顺利回归校园。

该院以“大数据”赋能为契机,建立“侵害人身类司法救助案件监督应用模型”,通过与法院、行政机关等协同合作,推动诉源治理,该应用模型已被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立项。同时,推动辖区内设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3个,配备专职“儿童主任”30多名,搭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14个,守住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底线。

“魏都区检察院将继续做好司法救助‘后半篇文章’,把‘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司法救助理念落到实处,让孩子和家长的所需所盼,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东芳表示。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