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挫折教育需要贯穿在生活中的细节

来源: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2015-07-06 17:11:00 查看次数:3222


2014年4月3日《钱江晚报》报道了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因为竞选班长失败而绝食的新闻。原来余姚市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杰(化名),在同龄人中的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从一年级开始他就当上了班长,此后的三年里他都是连任班长,在第四次竞选班长时,小杰原以为自己还能板上钉钉地连任,但同学们却把选票都投给了一个成绩比他好的同学,最终导致小杰落选。出乎意料的结果让小杰不能接受,他开始闹脾气、不去学校,甚至绝食。在休学一年后,小杰通过心理治疗才转到了另外一个小学就读。
一次竞选班长的失败就能让一名小学生产生绝食、休学的行为,这样的抗挫折能力的确需要我们父母反思。孩子的这种高脆弱自尊,低抗挫折能力的表现如何形成的呢?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陈会昌说过,如果父母们只重视给孩子爱和保护,忽视了对孩子规则意识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只敢表扬和鼓励孩子,不敢对孩子说不或提出批评,则孩子就会缺乏直面错误和失败的勇气。这些孩子很可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畏缩不前,或者因为不能面对突出其来的失败而一蹶不振。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父母需要给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并不一定需要孩子吃多少苦,或者经历多少磨难,而是更应该体现在教育上的细节,比如当孩子对某件东西有着强烈的兴趣或购买欲望时,父母首先要考虑这东西是否需要给孩子即时满足,如果不是,就要让孩子学会等待,让他做完力所能及的任务或达到某个条件再满足他。当孩子明白生活中的事物都是来之不易,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代价时,对那些可能取得的胜利就不会有太多的理想化,对于可能出现的失败也不会那么猝不及防。当然,对孩子以表扬为主,也需要适当的批评和惩戒,这都是必要的抗挫折教育。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