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回家,宝宝一定会扑上来喊‘妈妈’,自从我买了iPad以后,下班回家的时候,女儿迎到门口来喊的是玩游戏。”4岁小姑娘蓉蓉(化名)的妈妈说。一旦抱着妈妈的iPad,蓉蓉便不愿放手,原本的“粘人精”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一声不吭,妈妈也落得清闲。新浪上出现了一条题为“iPad成儿童视力第一杀手”的微博,微博称“4岁宝宝近视200度,小朋友视力从1.0降到0.5,眼科诊室外孩子排排坐……他们是iPad控,切水果、看动画离不开iPad,遭遇了视力‘毒苹果’。”这条微博近期被转发了上千次,引起了很多家长关注。记者从南京一些医院的眼科了解到,每年寒暑假,都会成为视力下降最快的时期,在门诊中医生已经发现,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对学生视力影响很大。
摘自3月6日《扬子晚报》
孩子的问题出在大人身上。家里如果没iPad,孩子上哪玩iPad?看一看我们那些排队买iPad的痴迷者们,我们或许就不用寻找答案了。iPad,i-Pad,可不可以把它翻译成“爱派”。i-Pad,iPad,拿在手里不是很有派头嘛。很久很久以前,有人戴着墨镜出门是不把商标撕掉的;很久以前,有人拿着“大哥大”在街头打电话声音是要高八度的;不久的以前,有人出门有用没用总要拎着电脑包的;不久前,无论何处等座的人都有在“切水果”的。换了汤没换药,奢华的种子发了芽,如今越长越高。你可以评论,你可以抨击,但事实总是事实。开上了奥迪想换宝马,喝上了茅台就不好再喝普通燕京了,挎上了LV你还愿意再瞅军挎吗?
感谢科学,感谢信息时代。如今我们知道了,玩iPad能把孩子视力弄坏,宝马车说坏一样能坏,喝茅台喝多了一样能把胃搞坏,LV也就是我们中国女士互相“较量实力”的品牌。但这很容易被看成,狐狸吃不到葡萄的酸说法。问题的根子在哪?我们奢华,说高了是冲着品牌,说低了就是冲着个高档标签。那个开宝马的老板,那个挎LV的女人,那个玩iPad的孩子。现在离开了这些标签,我们似乎无法描述背后的那个人了。“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很多年以前一个年轻的战士把这话当成了激励自己的警句。被奢华左右的自然是奢华的奴隶。对愿做奴隶的人,你有办法吗?没有。